回望2023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旅游部 奋楫笃行育劲旅 履践致远铸范魂

  • 时间:
  • 来源:
       岁月不居,新旧交替,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旅游部2023年工作业已进入圆满收工阶段。一学期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旅游部严格遵照学校提出的“十八字”年度工作总方针,通过教学部的思路创新和积极管理,以及全体旅游人的团结协作、砥砺奋进,在学校二级管理的基本层面,初步达成了管理精细化、教学规范化、常规制度化、目标驱动化、内涵丰富化、文化引领化、育人成效化的管理目标。
安全压倒一切,校园安全筑牢筑稳
       1.建档立卡,将心理健康纵深推进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各班对特殊体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了归档管理。特别对心理健康学生实行了师生结对辅导的举措。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室,一是开展了全员心理健康监测,就中度抑郁以上的学生实行了预警管理;二是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学校心理室协同,开展了有效的个体心理疏导,还邀请了绵阳市中心医院心理专家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干预和可能的沙盘推演。
       2.依法治校,将校园欺凌列入重点利用校园欺凌零星事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强调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也将校园欺凌列入了重点安全问题类别。本学期出现的一起类似校园欺凌事件,班主任报告教学部,然后根据学校要求,对实施者分别给予了恰当的处理。
       3.结合实际,将常规安全惩教结合 利用每周的安全教育课,将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事故处置程序等,反复巩固;利用学校应急演练的机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角色参与;利用节假日告家长书,将安全警钟长鸣,实现家校协同抓安全。同时,就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找到原因,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对他人、班级、学校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进行了及时的处理。
习惯决定未来,养成教育做细做实
       1.建立学生周点评制度,将问题与防范结合坚持每周的学生点评制度。通过学生会以及学生管理专干,将存在的问题分类通报,并就问题及时作出整改。对做得好的班级或者个人,进行表扬。还设置了文明寝室、优秀班级等流动红旗。
       2.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协同与全面结合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教学部也是如此。教学部的班主任会,既有阶段总结,也有班主任培训。特别还开展了班主任治班经验交流,达到了整体协同发展的例会目的。
       3.建立学生会协管制度,将监督与考核结合学生会是学生管理的有效助手。既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也可以为老师的管理拓展范围和增添效度。本学期,部上每周都对学生会干部进行管理培训,包括工作方法与态度、工作原则与效度、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等。
       4.建立学风建设系列制度,将问题与实际结合对于学风建设,教学部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内容广泛,除了指导和巡查、还有曝光和处理。部上制定了《学风建设指导方案》、《学风建设问题清单》、《学风建设处理条例》和《学风建设考核办法》等。教学部还组建了学风建设曝光台,特别是对发现的课堂问题及时曝光。考试动员、考风教育、作业清单及检查、手机管理、课堂睡觉现象、课堂出勤管理、延时服务管理、实习实训、社团建设、技能大赛、1+X证书考试、高效课堂建设等等,教学部都积极管理,学风建设成效显著。
质量就是生命,生命之线延展延长
       1.注重理实一体,结合人培方案,科学开课结合人培方案与学生总体技能现状,本学期在专业课的开课方面,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变动。根据理实一体的原则,将各专业的技能课根据专业、年级以及学期的不同,做了全面而长远的计划。并在本学期开始,进行了全面试行。
       2.注重师资建设,实行结对帮扶,青蓝对接对刘文华、古冬雪、赵彬等几位专业课新教师,进行了专业课方向规划和导师制度,以利于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对于陈霖霖老师,委派了资深的语文学科教师帮扶,同时让其承担了一年级两个升学班的语文教学。
       3.注重教学相长,利用大赛契机,师生参赛本着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原则,本学期我们积极参与了绵阳市中职师生技能大赛。值得高兴的是,终于有了一定的起色。刘文华老师亲自参加了客房服务大赛,赵彬老师、古冬雪老师共同指导了中餐摆台学生大赛。最后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成绩。虽然不是我们最理想的目标,但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证明,是我们专业发展的见证,更是实现了多年没有的获奖愿望。
       4.注重过程管理,按照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对于教学管理,重在过程。没有务实的过程,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升学班早早读,班主任坚持全到场。对于早自习,进行了出勤巡查和过程监管,督促学生形成“早闹晚静”和“任务式”早读的良好习惯;构建高效课堂,从教师常规开始,我们积极组织随堂听课,将问题及时反馈;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毕业班复习研讨样板课堂展示教研活动,成效显著。坚持学月考试与结果分析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尤其是高三参加的两次省联盟体考试,分析具体、数据应用到位,对毕业班教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全面发展,各类专业共建,借鉴学习这学期除了原有的旅游专业升学班之外,还组建了烹饪专业升学班。而烹饪专业的升学管理,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模式,于是在11月中旬,教学部组织了10余人的专业教师队伍,专程到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考察学习烹饪专业的教学管理。高铁乘务专业虽没有组建专门的升学班,但是学生的升学途径,仍然通畅。所以我们针对新考纲,对二年级的高铁专业学籍进行了归类,下学期将按照归类后的专业对口开课;一年级的高铁乘务专业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进行了3+3联合办学,充分保证高铁专业学生就业升学,双双畅通。
科研助力发展,课题研究且行且深
       1.研究形式多样,组织论文撰写和小专题研究本着科研助推专业的目的,课题研究持续全面推进。谢承艳主任的省级子课题,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提交结题资料,等待结题审核;蔡跃华主任的省级课题,积极推进过程建设。安排课题组张雪、蔡跃华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安排刘权利、蔡跃华、季瑞雪积极申报与课题有关的小专题研究。
       2.研究内涵延伸,带动教师参与和成果积累教学部一共有四个省级课题,按照学期计划与课题时间节点,逐步推进课题阶段研究。为了让课题研究能力持续加强,将科研助教传承发展,教学部安排了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研究和适应,也从更大层面扩大成果的积累和支撑。
活动承载价值,立德树人稳打稳扎
       1.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实现健康校园每一天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教学。本学期部上组织参与了学校各类文体活动。运动会积极参与,特色显著,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奋进拼搏的进取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每天的阳光大课间、眼保健操,积极组织和监管,特别是班主任到位很好,实现了健康校园每一天的育人宗旨。
       2.积极举办各类专业展演,实现技能成长每一人在12月下旬,部上成功举办了以“德技有范、游刃有余”为主题的专业技能综合展演。活动从安排到彩排、再到实施,安排细致到位,准备积极充分,展演效果超出预期。历时一个月左右的准备与展演,让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全员响应,真正实现了技能成长每一人的活动目的。
       3.积极布局各类主题班会,实现双风培育每一班学生管理黄刚主任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学校工作计划,开学初就制定出了每学月的黑板报主题、班会主题,通过班级文化引领班级发展,通过主题班会培育班风、学风。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共建,涌现出了一大批各类先进班集体。结合教学部提炼的“范”核文化,以技能之范、信义之范、养成之范、道德之范、行为之范、文明之范、希望之范、自信之范等奖励之名,对班风、学风优异的班集体进行了分类表彰,成功开创了双风培育每一班的良好局面。
劲旅塑造风范,团队建设尽心尽力
       1.定期召开业务会议,促进共研共享 除了政治学习、集体例会以外,教学部每月都要召开教师业务会议。通过业务会议,实现老教师有所传、新教师有所学,对专业的理实一体、校企合作等都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对基础学科、公共学科在教法、学法、课堂等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合理选择与借鉴,从而真正实现共研共享。
        2.每期开展团建活动,凝聚团结力量团建有利于增强力量和凝聚力,有利于工作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情感互通和增进理解。本学期期末我们将开展以建设书香校园、强国有我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积极开展野炊能力培养,使得团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3.关心教师工作生活,架构通心桥梁按照学校工会安排,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体检,将健康置于关爱,将工作置于快乐;教师节组织学生为老师送自制贺卡,体现感恩与快乐;教师生病住院,教学部主动调课并电话问候;为单身教师牵红线,使其工作生活互补而快乐。
       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亮点:
凝聚“范”核文化力量,铸魂入品、建模化人
       1.提炼“范”核文化,立根溯源结合旅游专业创建省示范专业的创建实际,教学部将学校办学思想“规范就是力量”融入其中,再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思想,提炼出了将规范竖立示范、示范树立典范、典范塑立风范作为有本之木的“范”核文化。
       2.丰富“范”核文化,铸魂入品铸魂于“范”,就是将“范”文化与实际相结合,让管理在文化中延伸,让教学在文化中沉淀,让学生在文化中熏陶。以规范为入手,将一切教与学乃至管理过程规范运行,一切有“范”的孕育,最后促成示范的产生;在示范行列,长期坚持示范的引领和启发,树立示范中的典范;将无数典范的人与事,归纳整理,形成可歌可泣的、值得传承的风范,进而形成一种内涵丰富的“范”文化,此时文化既有了魂,也入了品。
       3.应用“范”核文化,建模化人本学期我们试着对“范”文化,实施建模,乃至化人。首先将“范”文化与学校的“融创”文化紧密融通,体现“范”文化的普适性和积极性。然后给我们的班级分别贯入了以“范”为魂的班名,以显性文化的形式予以体现。在活动或者管理中,我们始终紧密围绕“范”文化,影响、孕育教学与成长,甚至在课题研究里面,也将“范”文化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在各种总结与表彰里面,也明确的体现了“范”文化的育人功能。也就是说从不同层面给予了文化建模和化人尝试。
强化“风”范目标驱动,培根育行、润心育本
       以班风、学风、教风、部风为主的“四风”建设为过程管理目标,以目标驱动为抓手,将学生的成长与过程管理植根其中。教学部提出了“班风为表求其正,学风为魂求其浓,教风为里求其优,部风为形求其纯”的四风建设目标,结合教与学,将专业建设培根育行,将立德树人润心育本。
        以主题班会、集体活动、整体面貌和文化建设作为班风建设的突破口,培育积极向上、团结有形的班级风貌。
        以高效课堂、优秀学法、学长引领和氛围展示作为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培育主动学习、竞争超越的学习风气。
       以铸师魂、炼师能、传师道、尊师位作为教风建设的突破口,培育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形象。
       以团结、协作、内涵、示范作为部风建设的目标,培育团结能战、创新实战、敢于挑战、实力迎战的教学部整体风貌。
丰富“数”字管理内涵,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尽理想,但不代表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好。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我们提出了育人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思想;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有很多不成熟的特征,除了唤醒和引导之外,更多的是全程的监管和陪伴,因此我们提出了没有寂寞中的成长,只有成长中的寂寞的关怀教育理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职教学生来说,强化全方位培养更有必要,当然也更有挑战。既有成人的养成教育,更有成才的素质教育;既有专业素养的教育,更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等。可以说是在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的内在含义。
       我们提出的基于班风、学风、教风、部风的“四风”建设,更加偏重管理内涵的丰富和管理行为的实效建设。就是从心出发,更要从行实践,将目标、理想、使命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过程管理之中。也就是将“四风”建设赋予更重的实践意义和实际成效。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职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者一个理论目标。我们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我们举行的首届专业技能综合展演活动,上期末就开会研讨如何开课,如何克服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如何让教师积极参与并且在教学中锤炼自己,如何让学生在过程中积极体验并富有成就感,如何通过管理将这种复杂的教学活动与五育并举融通进行等。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在育心的育人思想。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团队内驱力不足
       1.德育队伍。很多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部分班主任是因为各种原因赶鸭子上架,再有一些班主任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严重不足,影响德育队伍的整体发展。还有学校现有机制下,班主任各类福利待遇并没有得到更多倾斜和支持,导致很多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管理难度很大。
       2.教学队伍。由于学生多,硬件不足的同时,师资也严重不足,很多班科是刚毕业的外聘教师直接上岗,或者艺术生承担文化课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堪忧。
       3.管理队伍。管理干部处于经验、经历和精力三不足的状态。一是从事管理时间不长,二是遇到的复杂管理情形不多,加之大家都承担着高负荷的工作任务。更缺乏走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无法借鉴和参照别人的先进管理理念的方法。
难避大环境影响
       不论是普通老师,还是管理干部,在学校大环境不很积极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消极的比较和跟从,从而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或者说容易自我满足。不利于提高管理成效,也不利于培养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较强管理能力的青年干部。
专业创造性缺乏
       专业建设是需要带头与示范、创新与引领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年龄偏大,也缺乏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而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专业性又不强。导致专业建设整体上来讲,始终停留在常规教研与例行公事的地步,严重缺乏创造力。
        下期主要工作与努力的方向:
狠抓出口管理,助力学校品牌建设
       2024年是单招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新考纲试用的第一年。我们有三个专业四个班报考,其中本科奋斗目标8-10人,公办专科奋斗目标60%。虽任重道远,但我们将负重前行,为学校三名工程等品牌建立贡献力量。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解决新考纲要求下的专业技能的教学与迎考。
狠抓教育科研,助力专业内涵发展
       继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全面深入推进该项工作。特别是要向学校申请,扎实推进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校企合作,从而为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提供探索,进而为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提供成果支撑。
狠抓以赛促教,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为一年一度的教学能力大赛和师生技能大赛开展梯队训练,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而服务专业建设的目的。